什么是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武汉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2-01-11   浏览量:531

病例1

男性  40岁   因发现后颈部肿物数月入院,一般情况可

肿瘤指标:CEA、CA199  SCC  EB均(-)

头颈部CT及MR:多发骨转移。


右心房团块状高代谢病灶,向上累及上腔静脉根部

增强扫描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增强扫描三期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肝脏高代谢结节,增强延迟期病变范围缩小,呈轻中度强化

双肺多发混杂密度结节,中间实性结节,边缘磨玻璃,呈“煎蛋征”,本例肺部病变代谢不高

全身骨骼多发结节状高代谢转移灶,大部分未见明显骨质破坏

 

病例2

男性  66岁  气促、消瘦一个月,偶咳嗽,无发热、咳痰及咳血

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

胸水:淡红色,未见肿瘤细胞

肿瘤标志物:CA125  680    CYFRA21-1   4.94   余正常

李凡他实验(+),结核杆菌r-干扰素释放试验(+)

既往:有糖尿病史,无肝炎、高血压及手术史


右心房、上腔静脉根部、心包膜、胸膜、左胸壁软组织多发高代谢占位

增强扫描上腔静脉根部-右心房高代谢病变范围更加清楚,呈不均匀强化

心房病灶增强扫描冠状及矢状位

增强三期显像(肺动脉晚期、主动脉晚期、静脉期)

肺多发混杂磨玻璃结节呈“煎蛋”征,代谢不均匀轻度增高

肺薄层扫描更加清晰的显示肺内病变的“煎蛋”征改变

胸膜转移灶

骨转移灶,代谢轻度增高,未见明显骨质破坏


本院诊断:两例均考虑为恶性肿瘤,以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伴多发转移可能性大。

随访:两例患者均在3个月内死亡,未行病理活检或尸检,但是临床均赞同本院诊断结果(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伴多发转移)。


什么是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

概述:心脏原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以右心房为最好发部位,且房间隔常受累,常表现为体积大、呈浸润性生长,多数伴有心包压塞征及早期转移,预后差,平均生存期仅为13个月。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常无特异性,故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分型

1.腔内型(病例1):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不光滑的向腔内生长为主、宽基底的低密度结节状或团块状占位,发现时一般瘤体较大,常分叶,并向邻近组织结构膨胀性生长,挤压或侵犯相邻组织或动脉。

2.向心包弥漫浸润型(病例2):主要向心包浸润,引起心包增厚与积液。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的影像表现

PET/CT:不同程度高代谢灶,以右心房多见,常可见邻近心包及血管受累。

CT:常表现为不均质分叶状肿块,高密度区代表出血,低密度区代表坏死,增强表现多样,可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强化,并可明确病变范围。

MR:信号不均匀,代表肿瘤组织的坏死、出血,T1WI常表现与心肌等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稳态自由进动成像(SSFP)显示肿瘤呈高信号,高于心肌,信号不均,更高信号代表出血,低信号代表坏死。肿瘤内可能观察到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检查可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的鉴别诊断

1.心脏转移瘤:有原发病灶,最常见心脏转移的是黑色素瘤,其次肺癌、乳腺癌及淋巴瘤。

2.心脏横纹肌肉瘤:鉴别较困难,自心肌组织发生,多见于30~40岁,病史短,临床表现较明显,早期即常见发热、厌食、全身不适、体重减轻等,之后胸痛、胸水、心肺脑栓塞。

3.心脏粘液瘤:最常见心脏原发肿瘤,多良性,可恶变,多发生于左房间隔面卵圆窝对应部位(典型部位),也可附着于邻近心壁、房室瓣基部,表面光滑、有蒂,据瘤蒂长短、粘连程度可见不同程度活动。

4.淋巴瘤:多包绕大血管,很少侵犯,增强较均匀轻度强化。

5.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多位于前纵隔,临床可有重症肌无力。


# 个人小结 #

1.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可有胸闷、气促

2.肿瘤转移方式可血行转移(病例1),可直接浸润(病例2)

3.肺转移比较有特点: “煎蛋”样GGN改变

4.骨转移:骨质破坏不甚明显


参考文献:

【1】陈鑫,马兵毅,彭志远等,心脏原发血管肉瘤一例[J].中华放射性杂志,2009,43(4):440-441.

【2】Look Hong NJ,Pandalai PK,Hoenick JL,et al.Car diac angiosarcoma management and outcomes:20-year single-institution experience[J].J Cardiothorac Surg,2011,6:47.

【3】姚丽锭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影像表现二例 中华放射性杂志 2015-09-25

 

相关阅读:

药物性心肌病有什么症状?如何诊断?

羊皮纸心脏有什么症状?如何诊断?

血管内皮损伤有哪些危害?

心室的传导阻滞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