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囊肿有哪些症状表现?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广东高尚医学影像】
骨囊肿为骨的瘤样病变,属于良性病变,亦称单纯性骨囊肿或孤立性骨囊肿。囊壁为一层纤维包膜,囊内为黄色或褐色液体。
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骨囊肿是由于骨内血管末梢阻塞,血液瘀滞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某种肿瘤、炎症组织的退行性变,其生长、代谢阻碍的结果或与骨发育异常有关,更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外伤出血形成局限性包囊,进而局部吸收骨化而成。
骨囊肿较小者可因骨折后骨痂而消失,囊肿较大者也可因之缩小,偶尔可因血肿骨化而消失。
骨囊肿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少出现症状,大部分病人是由于外伤造成病理性骨折后产生局部肿痛、肿胀、压痛、不能活动等骨折表现而发现。少数病例表现为局部包块或骨增粗,关节活动多正常,肌肉可轻度萎缩。发生在下肢的患者,偶有跛行。
一般来讲,骨囊肿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最好在骨骺愈合施行,目的为减少复发的机会。
骨囊肿偶有恶变为肉瘤的可能。
该病常发生于5到15岁的儿童,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比率约为2:1。
本病多发于长管骨骨端,很少发生于颈椎,在年龄超过17岁的患者,病变会在非长管骨发生,如跟骨、骨盆等。
病变部位多在长骨的干骺端,常见部位为肱骨近端,其次为股骨近端。活动性骨囊肿靠近骨骺区,随着儿童年龄增大,病灶会逐渐远离骨骺,成为非活动性。
骨囊肿的影像检查表现
X线
X线平片位于长骨干骺端,呈圆形、卵圆形或柱形,沿长骨纵轴发展,表现为轻度膨胀性生长,局部骨皮质变薄,边缘光整,无骨膜增生。合并病理骨折时,骨碎片向囊内移位,称“碎片陷落征”,有助于鉴别。
CT扫描
1.骨囊肿一般多呈圆形、卵圆形低密度骨质缺损,边缘清晰,无硬化。
2.局部骨皮质变薄呈囊性膨胀。
3.少数囊肿内可见骨性间隔,呈多房改变。
4.骨囊肿内的CT值多为水样密度,有出血时密度可升高。
5.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
MRI检查
1.多发在长管骨的干骺端,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其长轴与长骨纵轴一致。
2.病灶于T1WI上多呈低或中等均匀信号,T2WI呈明显均匀高信号,若囊液内有出血或含胶样物质则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少数呈多房改变时T2WI上可见低信号纤维间隔。
3.病灶周边骨壳呈圆圈样低信号,一般完整,边缘清晰。局部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常伴发病理性骨折,表现为骨皮质断裂,骨片陷落而插入病灶内,称之为骨片陷落征,此征在T2WI上显示较清晰即在高信号的囊液中见低信号的骨片线条影。
4.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