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骨折有什么症状?如何诊断?【西安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1-12-20   浏览量:933

什么是颞骨骨折?颞骨骨折(temporalbonefracture)是头颅外伤的一部分,常由车祸、撞击额枕部、堕落等所致。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或胸、腹部等组织和器官损伤。颞骨岩部、鳞部和乳突部中以掩部骨折多见,由于岩部与鳞部连接处固执较薄弱,以致骨折累及中耳的机会较内耳为多。

颞骨骨折有什么症状?

颞骨骨折比较常见的症状有眩晕、眼震。

  临床表现

  各型颞骨骨折可同时伴有脑膜损伤,发生脑脊液漏。

  1.纵行骨折(LOngitudinal fracture):

  最常见,占70%~80%,多由颞部和顶部受到撞击所致。骨折线与岩部长轴平行,常起自颞骨鳞部,通过外耳道后上壁、鼓室天盖,沿颈动脉管到颅中窝底的棘孔或破裂孔附近。因骨折线多从骨迷路前方或外侧穿过,故极少伤及内耳。常伴有中耳结构受损。可表现为耳出血、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约20%的病例发生面瘫,多可逐渐恢复。如有脑膜破裂,则有脑脊液漏。纵行骨折可两侧同时发生。偶可累及颞颌关节。

  2.横行骨折(transverse fracture):

  较少见,约占20%.主要由枕部受到暴力所致。骨折线与岩骨长轴垂直,常起自颅后窝的枕骨大孔,横过岩锥到颅中窝。有的经过舌下神经孔及岩部的管孔(如颈静脉孔),个别可经内耳道和迷路到破裂孔或棘孔附近。因其骨折线可通过内耳道或骨迷路,可将鼓室内壁、前庭窗、蜗窗折裂,故常有耳蜗、前庭及面神经受损症状。如感音性聋、眩晕、自发性眼震、面瘫和血鼓室等。面瘫发生率约占50%.且不易恢复。

  3.混合型骨折(mixed fracture):

  更少见,常由于颅骨多发性骨折,可同时发生颧骨纵行与横行骨折线,引起鼓室、迷路骨折(tympano-labyrinthinefracture),出现中耳与内耳症状。

  4.岩尖骨折(petrousapexfracture):

  很少见,可损伤第Ⅱ-Ⅵ对脑神经,发生弱视、酿裂变小、上睑下垂、瞳孔扩大、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斜视等眼部症状以及三叉神经痛或面部感觉障碍。岩尖骨折可损伤颈内动脉,导致致命性大出血。岩尖骨折应与脑干损伤及脑疝鉴别。

颞骨骨折如何诊断?

  诊断检查:病情许可时,可进行颅底影像学检查。预后:纵行骨折引起的传导性聋多可经鼓室车形术或窗膜修补术等得到恢复。横向骨折导致的感音性聋常难改善,前庭功能丧失者可以逐渐代偿。头颅外伤愈合后骨折缝隙仍可存在,日后中耳感染时,有引起脑膜炎的可能,横行骨折较纵行骨折的预后要差,儿童患者的预后较成人为佳。

  1.纵行骨折

  占颞骨骨折70%~80%。骨折线呈纵行走向,始于颞鳞,经外耳道后上壁至鼓室天盖,沿颈内动脉管过骨迷路前方,止于颅中窝棘孔处。骨折线不贯穿骨迷路。

  (1)外伤后出现耳道出血,伴鼓膜撕裂伤。

  (2)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或有暂时性眩晕。

  (3)如有面瘫,多为暂时性。

  2.横行骨折

  约占20%。骨折线起于颅后窝枕骨大孔,经颈静脉孔与舌下神经管之间,横跨岩锥骨迷路及内听道,止于颅中窝的破裂孔或棘孔。

  (1)眩晕、自发性眼震。

  (2)血鼓室或蓝鼓室。

  (3)感音神经性耳聋。

  (4)约50%患者即刻出现完全性永久性面瘫。

  3.混合型

  多见于多发性颅骨骨折.颞骨同时存在纵形与横形骨折。造成外耳、中耳、内耳的全部损伤,并同时出现相应症状、体征。

  凡头部外伤后出现外耳道出血、听力减退、眩晕、面神经麻痹者,必有颞骨骨折。头颅CT扫描可确诊骨折类型。

  4.上述各型颞骨骨折可同时伴有脑膜损伤,发生脑脊液漏。脑脊液从上鼓室经破裂的鼓膜从外耳道流出称脑脊液耳漏;如鼓膜完整,脑脊液经咽鼓管从鼻部流出,则可出现脑脊液鼻漏:如脑脊液同时从外耳道、鼻腔流出,称脑脊液耳鼻漏。漏出脑脊液因混有血液呈浅红色,以后逐渐变为清亮液体,化验检查为含糖液体(可用查尿糖的试纸)。颞骨骨折后第1~2天内危险性较大,持续昏迷者危险性更大。病情许可时,颞骨X线片及头颅CT扫描可确定诊断。

以上就是关于“颞骨骨折有什么症状?颞骨骨折如何诊断?”的相关事项,希望可以帮到您。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桡骨远端骨折有什么症状?如何诊断?

 

颧骨骨折有什么症状?如何诊断?

 

骶尾骨骨折有什么症状?如何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