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肿瘤有哪些临床症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广东高尚医学影像】
肠系膜肿瘤是发生于肠系膜组织的一种罕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
肠系膜肿瘤发病较为隐匿,早期常无特异性表现,临床上容易出现误判,有大部分患者在早期曾被误判为其他疾病或拟判为不能定论的腹部包块。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是可以从肠系膜中的任何细胞成分中发生,其中有7种可能组织来源:淋巴组织、纤维组织、脂肪组织、神经组织、平滑肌、血管组织和胚胎残余。
肠系膜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瘤和恶性瘤比例约为2∶1。
恶性瘤以纤维肉瘤和平滑肌肉瘤为常见,多为实质性肿瘤,常见位于小肠系膜中和围绕在小肠系膜的周围,也可位于乙状结肠和结肠系膜中。
良性肿瘤有神经纤维瘤、纤维瘤、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等。
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表现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生长部位、大小、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而有所不同。
肠系膜肿瘤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且多不具备特意性。在肿瘤较小时无明显症状,当肿瘤发展到相当程度时才出现较明显症状:
1.腹块:早期常见症状,肿块可为囊性,也可为实质性,若其质较硬,表面不光滑呈结节状并有压痛,常提示为恶性肿瘤。
2.腹痛:多为胀痛不适,若肿瘤出血或自发性破裂可引起急性腹膜炎进而产生剧痛。
3.发热:许多淋巴肉瘤患者的初始症状就是不明原因的发热,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部分坏死后继发感染,以及肿瘤毒素反应等,均可导致不规则发热或低热,因此也被视为恶性肿瘤的症状之一。
4.便血:若恶性肿瘤已侵犯肠管,可引起肠道内出血。
5.其他:如食欲不振、消瘦、贫血、乏力等一些恶性肿瘤全身反应表现。
临床上若遇到无症状或伴腹部出现横向活动性肿块,并伴有局部隐痛或胀痛或肠梗阻的,可以选择小肠造影、B超及穿刺细胞学等检查来确定是否患病。
由于肠系膜肿瘤较为少见,病理研究学上对其的认识尚不足够,因此对于其的检查判断,应尽量配合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综合检查,可为其准备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对于肠系膜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必须进行的,其次可选的影像学检查有以下4种:
1.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肠管受压移位等表现,如有钙化可能是畸胎瘤。钡剂灌肠造影可区分肠内肠外,可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密度,以及肠管侵犯情况,有助于确定是否为肠外肿块,有时肠系膜恶性肿瘤侵入肠壁时,则可出现肠壁僵硬、黏膜皱襞增粗或中断、钡剂通过缓慢等现象。
2.B超检查:可显示腹腔肿块及区别囊实性。肠系膜囊肿可见液性暗区,边界回声清晰,并有明显包膜回声及后方增强效应。良性肿瘤包膜清晰完整,内部呈现均匀稀少的低回声区,有时或部分为无声区,如脂肪瘤、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等。恶性肿瘤包膜回声区或有或无,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分布不均,并有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
3.CT检查:可直接了解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和毗邻关系,可清楚的显示周围组织器官是否被侵犯,特别是肠管与肿块的关系。
4.腹腔镜检查:既可确定肿块的位置,又可取组织活检以确定肿瘤的性质。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