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静脉阻塞和下腔静脉阻塞有哪些相异表现?【广东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1-12-13   浏览量:2894

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腔静脉阻塞引起静脉回流障碍的综合征,可由各种病因而致,分为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和系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可引起上肢、颈部、颜面部水肿等症状。

由于各种病因,上腔静脉完全或不完全性阻塞,产生头、面、颈、上肢和胸部静脉瘀血、水肿和侧支循环形成的病征称为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或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上不罕见。下腔静脉任何部位阻塞,引起静脉回流障碍,阻塞远端瘀血、水肿和侧支循环形成的病征,称为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或下腔静脉综合征,临床上不多见。

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病情严重,多数患者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上、下腔静脉阻塞的病因各不相同,上腔静脉阻塞的病因主要是恶性肿瘤的压迫及纵隔的炎症所致,系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病因则以血栓为主因。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常见发病原因:

①淋巴瘤,原发于纵隔的恶性肿物及支气管肺癌直接蔓延,淋巴瘤为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主要发病因素。

②慢性纵隔炎症(结核、化脓或原因不明)。

③血栓性静脉炎,从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蔓延而来。④升主动脉瘤和良性肿瘤。

⑤缩窄性心包炎。

⑥胸内甲状腺肿及淋巴性甲状腺炎,此为较罕见发病因素。

下腔静脉阻塞的病因:

①以血栓形成占大多数,原发性血栓多半由原因不明的髂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炎等所致,继发性血栓形成主要为腹腔感染的累及、下腔静脉手术、外伤和特发性后腹膜纤维化所致。

②肾脏恶性肿瘤、肝脏肿大或腹水压迫等引起。

③由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肿瘤等引起,此种情况较为罕见。

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原发病表现,如肺癌引起的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可出现咯血、胸痛、肺部肿瘤阴影等表现。其次还可能出现腔静脉阻塞的症状和征象,与静脉回流受阻的部位、程度、发展速度和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有关。

上腔静脉阻塞的临床表现:静脉压增高,最早出现的是头面部表浅静脉扩张、眼睑水肿,皮肤呈暗红色,而以后是头臂、颈部和上部水肿、瘀血。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或声音嘶哑等呼吸系症状,重者因脑水肿可有头痛、头晕、视力障碍、晕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下腔静脉阻塞:与阻塞部位、范围、病因及侧支循环等有关系,特别是与阻塞部位有关。

①下腔静脉上段(肝静脉段)阻塞,伴有肝大、黄疸、腹水和肝功能障碍。

②中段(肾静脉开口部)阻塞,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常伴有肾功能衰竭或出血性肾梗塞,在急性发作时可引起剧烈腰痛、肾脏肿大、血尿、蛋白尿等。

③下段腔静脉阻塞,表现为两下肢浮肿、下腹和侧腹壁的表浅静脉扩张且血流方向向上。下腔静脉阻塞常见的部位是下2/3的下腔静脉段,而中段以上的阻塞病情较重,致死率相当高。

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检查方法:

⒈血液检查:可有转氨酶增高,血钠增高,血清肌酐增高,尿素氮增高等。

⒉尿液检查:可有蛋白尿、血尿。

3.下腔静脉造影: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对显示下腔静脉阻塞的部位、范围、腔内抑或腔外阻塞以及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可以做出较明确的判断。常见的阻塞征象有:①阻塞端呈杯口或截断现象;②阻塞部位呈充盈缺损。

4.静脉肾盂造影:若发现输尿管受压、移位、则应怀疑特发性腹膜后纤维症,如见有输尿管凹陷现象,则可疑及侧支循环的静脉弯曲。

5.CT检查:由腹部肿瘤所致阻塞,采用CT检查可明确阻塞的平面范围,对病变性质也能大致做出诊断。

6.B超检查:对判断下腔静脉阻塞起重要作用,B超检查可见肝脏肿大、腹水等。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血管堵塞、硬化,并非一朝一夕

什么是肺动静脉瘘?

体检重要性与必要性—肝肿瘤并门静脉癌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