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全切术后2年左颈部结节-pet医学检查
李女士,49岁,甲状腺癌术后复查。
患者于2020年9月在外院首次体检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考虑甲状腺癌,遂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术后病理为甲状腺髓样癌。术后一年在外院复查行超声检查发现左侧气管旁见低回声结节,行穿刺并送病检,病检结果示甲状腺髓样癌,于2021年5月至上海六医院行结节切除,病理结果示:增生胶原纤维组织内见异物肉芽肿。
今来我院复查超声,超声检查于左侧气管旁见范围约7.7x6.7mm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血流信号,似可见淋巴门血流。双侧颈部淋巴结扫查,未探及肿大及结构异常淋巴结。我院超声考虑:甲状腺全切术后复查,左侧气管旁低回声区(残留腺体或淋巴结)。
图1
图2
图3
图①②③左侧气管旁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丰富血流信号,似可见淋巴门血流。
图④双侧颈部淋巴结扫查,未探及肿大及结构异常淋巴结。
甲状腺癌术后6~12 个月应常规行颈部超声检查。超声在鉴别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复发灶、转移性淋巴结以及颈部其它病变的超声非常重要,因此了解疾病相关特性及超声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必要情况下,需进一步行细针抽吸和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要点分述如下:
一、术后正常超声表现:术后手术部位在气管旁横切面表现为高回声区呈倒三
角形,考虑为纤维脂肪组织和瘢痕组织,患者在手术部位可以看到小于5 mm 的低回声结构,若无可疑征象,包括:囊性变、钙化、显著血流,临床上通常认为这些低回声结构无明确临床意义,这些低回声结构可能为颈部正常淋巴结、甲状旁腺等。
图⑤甲状腺术后正常表现。术后正常甲状腺床横切面(长箭头)
T:气管 E:食管 C:颈总动脉 SM:带状肌 SCM:胸锁乳突肌
二、残留甲状腺或残留甲状腺再生:甲状腺切除术通常会将大部分腺体切除,仅留一小部分腺体组织以保护喉返神经,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的椭圆形或三角形结构,通常位于悬韧带附近。
图⑥残留甲状腺(箭头)
三、术后淋巴结转移:颈部可见多个异常淋巴结,超声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高回声,微钙化、囊性变,纵横比,异常血流,淋巴结构不清或结构异常。因淋巴结直经并不能作为鉴别良恶性的指标,而圆形和淋巴门缺失对鉴别淋巴结良恶性缺乏特异性,所以对纵径大于 8-10 mm 的可疑淋巴结应进行细针抽吸活检,纵径小于 8 mm 的应超声检查随访。
图⑦微钙化(长箭头) CCA:颈总动脉
图⑧囊性变 纵横比>1
图⑨内部丰富血流信号
四、术后癌局部复发的超声表现:原甲状腺部位癌复发,典型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构,纵径大于横径,边界不清,内部血供丰富,可有微钙化或囊性成分。
图⑩甲状腺床不规则低回声肿物(箭头)
图⑪复发病灶内见极其丰富血流信号
五、与复发病灶易混淆的正常组织结构 :如甲状腺和环状软骨、正常颈部胸腺、正常颈部交感神经节、胸导管终末部分、正常神经根等,鉴别此类正常组织结构需要对解剖知识的充分掌握,在平时做检查时对正常部位的多观察多了解。
六、与复发病灶易混淆的颈部中央病变 :如缝线肉芽肿、咽食管憩室、甲状旁腺瘤、甲状舌管囊肿等,鉴别此类疾病需对掌握各病的超声声像特点有充分的认识。
针对本病例所具备的声像特点:
一、低回声区位于左侧气管旁,悬韧带附近。
二、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血流信号,似可见淋巴门血流,余未见明显恶性征象。
三、颈部未探及其他肿大或异常结构淋巴结。
四、结合病史考虑,术后一年复查于相同部位发现低回声结节并手术及术后病检:增生胶原纤维组织内见异物肉芽肿。
综合以上病史及声像图特点,我们考虑:左侧气管旁低回声区(残留腺体或淋巴结)
建议患者超声及肿瘤标志物随诊。
高尚医学影像是同时拥有独立影像中心与正电子药物制药的影像集团,以其特有的优势,根据不同疾病的影像诊断对分子影像示踪剂的不同需求,生产提供匹配的特异性示踪剂,为分子影像对疑难疾病的精准诊断提供保障。匠心影像,传承高尚!高尚医学影像以匠心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厚德尚医、传承百年为志向,执行严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诊断能力;以合理齐全高水平的医师团队为基础,以高质量的诊断能力为抓手,力求成为业界颇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专业影像诊断机构,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医学影像诊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