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的影像检查技术各有哪些优劣?【广东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2-02-21   浏览量:551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颈动脉斑块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可能为:斑块增大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

临床上,通过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形态学测定,可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价,判断其危害性。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同,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60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史、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等群体,是颈动脉斑块的高危群体。

根据是否产生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同颈动脉狭窄):

1.症状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表现为一过性单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发作过后查体无明确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和/或运动障碍、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查体可有相应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可见局灶性病变。

2.无症状性

许多颈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临床上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头晕、头痛、晕厥等。

颈动脉版块的影像检查技术

1.超声,常用有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总体而言,超声操作简便,常用于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以预防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但其对血管纡曲时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分析相对有难度,无法检测远端颈内动脉狭窄,严重钙化斑也会干扰血流测定,且缺乏对斑块成分量化的判断标准,对斑块的内部组织学特性及意义评价价值有一定限制。

多普勒超声是目前优选的颈动脉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硬化病变的筛查及随访。不仅可以显示斑块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狭窄部位和严重程度,还能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并可对斑块进行形态学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正常IMT应小于1.0mm,IMT在1.0~1.2mm间为内膜增厚,大于1.2mm为斑块形成。超声下根据形态和回声特点,斑块可分为:①低回声脂质性软斑;②中等回声富含胶原组织的纤维性扁平斑块;③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块;④回声强弱不等的溃疡性混合型斑块。其中,软斑、扁平斑和混合斑属于不稳定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显示颅内外动脉的狭窄部位、程度、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是否有侧支循环开放等,经常与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术后评估。

2.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的判断准确性高于多普勒超声,但对斑块的形态学显示欠佳,CT观察血管壁的成分变化受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的影响,在斑块表面形态和内部组织成分检测方面相对不足,对斑块内炎性改变和溃疡型成的预测价值不大,血管壁周围钙化和对比剂较难分辨,也会影响狭窄管腔的测量。目前广泛应用于狭窄的诊断,可作为术前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3.核磁血管造影(MRA)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形态和结构,并重建颅内动脉影像,对狭窄程度较重的病变判断敏感性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金属假牙、起搏器或金属假体等)者禁行此检查。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详细评价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侧支形成情况,但对结构成分和性质,显示易损斑块表面溃疡的能力相对低,且DSA检查容易产生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很少单纯用于检查。

5.核素检查(PET-CT/MR)可用于鉴别炎性斑块中炎性细胞的糖酵解活动的增加。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冠状动脉CTA检查,您了解吗?

什么是主动脉缩窄?

什么是心脏超声?

你应该了解的CT、MRI、X光片的知识

磁共振(MRI)检查的适应征、临床应用价值及注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