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的原发器官和转移情况分期是怎样判断的?【广东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2-02-15   浏览量:706

神经母细胞瘤是较为常见的颅外肿瘤,常发于婴幼儿,有将近一半的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神经母细胞瘤约占儿童肿瘤的6-10%。约75%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在5岁以下,据病例报道分析,有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性。

神经母细胞瘤属于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可以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意神经脊部位,常见发生部位为肾上腺,但也可以发生在颈部、胸部、腹部以及盆腔的神经组织,大约65%的肿瘤起源于腹部,15%~20%起源于胸部,其余15%起源于不同的部位例如颈部,骨盆等。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母细胞瘤相对少见。

许多神经母细胞瘤产生儿茶酚胺,因此可测得患儿尿中儿茶酚胺分解产物浓度升高。

目前已知有少数几种人类肿瘤,可自发性地从未分化的恶性肿瘤退变为完全良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就属于其中之一。

目前关于神经母细胞瘤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此前根据病例报道分析,认为一些遗传易感因素可能与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相关。

家族型神经母细胞瘤被证明与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的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所导致,此外,在神经母细胞瘤中还发现有许多分子突变。N-myc基因的扩增突变在神经母细胞瘤也很常见。其扩增类型呈双向分布:在一个极端为3-10倍扩增,在另一个极端为100-300倍扩增。N-myc基因的扩增突变往往与肿瘤的扩散相关。LMO1基因被证明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INSS)于1986年建立并于1988年进行修订。该系统基于肿瘤的原发器官以及转移情况进行分期。

1期:局限于原发器官,无转移灶;

2A期:次全切除的单侧肿瘤;同侧以及对侧淋巴结明确无转移;

2B期:次全切除或者是全切除单侧肿瘤;同侧淋巴结有明确转移,而对侧淋巴结明确无转移;

3期:肿瘤跨中线侵袭,伴随或未伴随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者是单侧肿瘤伴有对侧淋巴结转移;或者是跨中线生长的肿瘤并伴有双侧淋巴结转移;

4期:肿瘤播散到远处淋巴结,骨髓,肝脏,或者是其他器官(除4S期所定义的器官之外)。

4期:小于1岁患儿;肿瘤局限于原发器官;肿瘤扩散局限于肝脏,皮肤,或者是骨髓(肿瘤细胞少于10%的骨髓有核细胞)。 [2] 

始于2005年,全球几个主要的儿童肿瘤研究协作组,开始就1990年至2002年间在欧洲、日本、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地区收治的8800例神经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比对研究。根据该回顾性研究的结果,神经母细胞瘤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进行重新分期(INRGSS)。该回顾性研究发现,12-18个月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具有良好的预后;据此,新的分类体系将不具有N-myc突变的12-18个月患儿从以前的高危组,重新划分至中危组。该风险分类体系具体如下:

L1期:病灶局限且无影像学确定的危险因素;

L2期:病灶局限但具有影像学确定的危险因素;

M期:病灶发生转移;

MS期:病灶发生特异性转移(同上述的4S期);

新的风险分层体系将基于新的INRGSS分期体系、发病年龄、肿瘤级别、N-myc扩增状态、11q染色体不均衡突变以及多核型因素,将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以及高危组。

影像检查包括超声波和CT检查,可探查原发肿瘤的性质和范围,另外骨髓检查,PET/CT全身骨扫描,间位腆代苄胍扫描均可用于评估转移病灶。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PET/CT和骨扫描的各自优势是哪些?

有人说,做CT癌症风险增加8%,那CT该不该做?

PET/CT在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优势

肿瘤检查“神器”——PET/CT

PETCT中的SUV是什么意思?SUV值的正常范围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