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良恶性三度怎么判断?不同的影像检查方法各有哪些优劣?【广东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2-02-09   浏览量:625

骨巨细胞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其生长活跃,对骨质侵蚀破坏性大,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治疗,可造成严重残废而导致截肢,少数病例还可能因转移而致命。

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于潜在恶性肿瘤,有部分是明显恶性肿瘤。

本病多在20~50岁发病,女性高于男性。骨巨细胞瘤的原发部位多发生在骨骺,随病灶的扩大逐渐侵及干骺端。骨巨细胞瘤多侵犯长骨,以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为最多。

按良性和恶性程度可分为三度:

一度:为良性,巨细胞很多,少有细胞分裂。

二度:介于恶性或良性之间,间质细胞较多,巨细胞较一度为少。

三度:为恶性,发生少,间质细胞多,细胞核大,形态如肉瘤,细胞分裂多,巨细胞少而小,核数目也少,且一、二度可转化为三度。

病变范围较大者,可出现酸痛或钝痛,偶有剧痛及夜间痛。部分患者有局部肿胀,可能与骨性膨胀有关。

病变穿破骨皮质侵入软组织时,局部包块明显,患者常有压痛及皮温增高,皮温增高是判断术后复发的依据之一。

活跃期肿瘤血运丰富,血管造影可见弥漫的血管网进入瘤内,类似恶性肿物的影像,毗邻病变的关节活动受限。

躯干骨发生肿瘤,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如骶前肿块可压迫骶丛神经,引起剧痛,压迫直肠造成排便困难等。

X线平片是目前价值非常高的影像检查手段。骨巨细胞瘤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骨端的溶骨性破坏,可侵及干骺端,向关节侧延伸侵及部分或全部邻近关节软骨下的骨皮质。

肿瘤大小与发生病变骨的大小有关,肿瘤延患肢骨长轴侵及的范围往往小于延横轴侵及的范围,在骨干侧可见筛孔样改变,而在骨端的周围可见明显的骨皮质膨胀、变薄。病变内部可见不同程度的溶骨改变,皮质外多没有骨膜反应;当出现病理骨折时则可见骨膜反应。

骨巨细胞瘤没有肿瘤基质的矿物化,关节渗出少见,但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发生。

确定肿瘤范围方面CT检查要优于X线平片,CT扫描可确定肿瘤在皮质内的范围,肿瘤与其他结构的关系,皮质是否完整和确定肿瘤的侵袭范围。

在CT片中,皮质表面及滑膜的反应性改变和水肿酷似肿瘤的一部分。另外,CT只能通过重建的方式才可显示软骨下骨的破坏程度。肿瘤内能见到液-液平面,这是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所致。

磁共振(MRI)对于骨巨细胞瘤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具有高质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并可多平面成像,无论是水平轴位、冠状轴位还是矢状轴位,骨巨细胞瘤可显示出长的纵向弛豫时间和长的横向弛豫时间。

肿瘤在纵向弛豫时间表现为低强度信号,在横向弛豫时间表现为高强度信号。观察髓内病变时用纵向弛豫时间加权像有较好效果,观察皮质外病变时则用横向弛豫时间加权像。

CT和MRI均不能确定皮质外肿瘤的范围,但由于MRI对空间存在的分辨率低于CT,因此在确定微小的皮质破坏时应优先选用CT。

骨扫描也可用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但由于放射性核素摄取可以超过肿瘤的边界,因此无法用来正确判断其在髓腔内的侵及范围,也无法准确判断骨巨细胞瘤,因此骨扫描在骨巨细胞瘤的判断上价值有限,但可以用于排除外在病变或帮助判断多发病变。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核磁、CT、DR这些影像检查我该怎么选

X光、CT和磁共振都有什么区别?

你应该了解的CT、MRI、X光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