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有什么症状?如何诊断?【西安高尚健康体检】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b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是汉坦病毒(hantanvirus)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鼠类为传染源,其他动物如犬、猫、家兔、野兔等也可为传染源,我国主要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病毒可经多种途径侵入人体,可从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传播,也可经接触、母婴垂直传播,还有可能经虫媒传播。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
流行性出血热有什么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比较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发热、水肿、抽搐、心律失常、蛋白尿、低血压、腹水、畏寒、水泡、皮肤出血点、眼眶疼痛、恶心与呕吐、上吐下泻。
临床表现
潜伏期4~46d,一般为7~14d,以2周多见。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5期经过。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而重型患者则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和少尿期之间互相重叠。
1.发热:常为稽留热和弛张热,持续3-7天,少数时间较长,伴有中毒症状:三红(颜面、颈、上胸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肠胃道症状。
2.充血、出血和外渗体征:皮肤充血如醉酒,出现三红(颜面、颈、上胸红),眼结膜充血、水肿和出血,眼睑和球结膜水肿,重者球结膜突出如水泡称为“鱼泡眼”。软腭部充血和有出血点,腋下、胸背部皮肤有出血,形如搔抓样和条痕样,重症患者可有浆膜腔积液、腔道出血、脑水肿等神志改变。
3.肾脏受损:发病初即有少尿倾向,重患者无尿,发展成为急性肾衰,可见蛋白尿、血尿,部分见膜状物、管型,随病情发展出现高氮质血症的多尿,重者尿量可达l万毫升以上。
4.典型患者有五期经过:
4.1.发热期:起病急骤、畏寒发热,—般在38.5℃~40℃之间,热型以弛张热及稽留热为多;—般持续5~6天。发热高、持续时间长为重症表现。随着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有加剧现象。同时伴有全身疲乏、头痛、腰痛和眼眶痛、腹泻。发热2~3天后,病人颜面、颈、上胸部有明显充血,似酒醉貌。出血点常见于软腭、腋下、胸背等处。常排列成条索状或抓痕状。肾区叩击痛,尿中有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
4.2.低血压休克期:在病程的第4~6天体温下降或热退时出现。轻者仅有血压偏低,重者出现休克。—般持续1~3天。
4.3.少尿期常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亦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此期。与休克期重叠的少尿,应和肾前性少尿相区别。一般以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少数患者无明显少尿而存在氮质血症,称为无少尿型肾功能衰竭,这是肾小球受损而肾小管受损不严重所致。
少尿期一般发生于病程的5~8d。持续时间短者1d,长者可达10余日,一般为2~5d。少尿期的主要表现是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临床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常有顽固性呃逆并出现头晕、头痛、烦躁、嗜睡甚至昏迷、抽搐。此期一些患者由于DIC、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肝素类物质增加而出血现象加重。表现为皮肤瘀斑增加、鼻出血、便血、呕血、血尿或阴道出血、少数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酸中毒表现为呼吸增快或库斯毛尔深大呼吸。水钠潴留则使组织水肿加重,可出现腹水和高血容量综合征,表糖为体表静脉充盈,脉搏洪大,脉压差增大,脸部胀满和心率增快。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钠高血钾时可出现心律失常或脑水肿。
4.4.多尿期:此期为新生的肾小管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此外尿素氮等潴留物质引起高渗性利尿作用,使尿量明显增加。多数患者少尿期后进入此期。亦有从发热期或低血症期转入此期者。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d。持续时间短者1d,长者可达数月。 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情况可分以下三期:
4.4.1.移行期:每日尿量由500ml增加至2000ml,此期虽尿量增加但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反而上升,症状加重,不少患原因并发症而死于此期,宜特别注意观察病情。
4.4.2.多尿早期:每日尿量超过2000ml氨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
4.4.3.多尿后期:尿量每日超过3000ml,并逐日增加.氨质血症逐步下降,精神食欲逐日好转。一般每日尿量可达4000~8000ml.少数可达15 000ml以上。此期若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发生继发性休克,亦可发生低钠、低钾症状。
4.5.恢复期:一般在病程第4周开始恢复,尿量逐渐正常、精神、食欲好转。但部分病人仍有衰弱无力、头晕、腰酸等症状,持续1~2个月不等。
5.并发症:主要有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血容量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
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和出血、休克、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本病可分为5型。
5.1.轻型: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除出血点外无其他出血现象,肾损害轻,无休克和少尿。
5.2.中型: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有明显球结膜水肿,病程中收缩压低于12 kPa或脉压差小于3.46kPa。有明显出血及少尿期,尿蛋白+++。
5.3.重型:体温≥40℃,中毒症状及渗出征严重,可出现中毒性神经精神症状。有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休克及肾损害严重,少尿持续5日以内或无尿2日以内。
5.4.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如难治性休克、重要脏器出血,少尿超出5日或尿闭2日以上和BUN高于42.84mmoL/L,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出现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疝等中枢神经并发症。严重感染。
5.5.非典型型:发热38℃以下。皮肤黏膜可有散在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者。
流行性出血热如何诊断?
诊断检查: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判断进行诊断,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
1.流行病学史:发病在EHF疫区及流行季节,或病前两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病前两月内有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包括早期3种主要表现和病程的5期经过。
2.1.前者为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征和肾损害。
2.2.后者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2.3.不典型者可以越期或前三期之间重叠。患者热退后症状反而加重,是与其他感染性疾病不同的特点,有助于诊断。
3.实验室检查:
3.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逐渐升高,一般3日可达(10~20)×10^9/L,重症患者甚至高达50×10^9/L以上;主要为淋巴细胞增高,可有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并有异型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晚期和低血压期有明显升高。
3.2.尿常规:病程第2天即可出现蛋白尿,之后可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部分见膜状物,也可见管型、红细胞。
3.3.血生化检查:肾功能、血尿素氮、肌苷在低血压期开始升高,少数患者于发热晚期即有升高,少尿期和多尿早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50%以卜患者AⅡ、ASl’升高,少数胆红素升高,发热期可呼吸性碱中毒,休克少尿期可代谢性酸中毒,血钾、钠、钙多减低,少尿期可升高。
3.4.凝血功能检查:发热期即有Ⅶ因子相关抗原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其黏附、凝聚及释放功能降低,如出现DIC,早期高凝阶段(凝血时间<3分钟),其后多在少尿期为消耗低凝阶段,血小板更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F降。继发性纤溶亢进血FDP增加。3P试验阳性。
3.5.免疫学检查
3.5.1.检测特异性抗原:早期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胶体金法在周血、尿沉渣细胞可查出。
3.5.2.检测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抗体、IgM抗体1:20为阳性,IgG抗体1:40为阳性,病程中滴度上升4倍为诊断依据。
3.5.3.用PCR法检测汉坦病毒核酸。
3.6.其他:
3.6.1.心电图:观察心肌损害、高钾、低钾等。
3.6.2.X线:因患者可出现约30%肺水肿、20%胸腔积液及发生继发肺部感染。x线检查为诊断和了解病情变化提供帮助。
3.6.3.CT:观察脑出血、脑水肿、肺脏病变等。
4.鉴别诊断:应当注意与特殊临床类型病例,如急腹症型、急性胃肠炎型、脑膜脑炎型、肺炎型、大出血型,及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的鉴别。
以上就是关于“流行性出血热有什么症状?流行性出血热如何诊断?”的相关事项,希望可以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