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有哪些预警症状?做哪些检查能发现心脏问题?【广东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1-11-05   浏览量:946

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为猝死定义: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其特点有三,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从24小时内猝死定义数据统计,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占全部猝死的75%,而发病在1小时内的,心源性猝死占全部猝死的90%。近年来,我国随着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增高,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心源性猝死通常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心脏病导致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心脏不能正常收缩供血,从而导致各个器官无法正常运行而出现的突然死亡。

心源性猝死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两种重要特征,隐蔽性是指一些看起来正常的人也可能会发生猝死意外,突发性是指一旦发作,就可能导致死亡。突发性心脏猝死虽然是突发发作,但大部分人发病前是有征兆的。

1.胸痛:胸痛的部位可能是在前胸、后背、胸骨后、上腹部、剑突下等部位,可以是持续性胸痛,也可能是间断性胸痛,胸痛可能呈压榨、烧灼样或者憋闷感,甚至会产生濒死感或恐惧感,常见的诱发疾病有冠心病、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

2.腹痛:腹痛可能是某些心肌梗塞患者的早期表现,也可能是腹腔血管及脏器疾病,这些疾病都易诱发心跳骤停。

3.头痛:一些严重脑部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等,都极易发生心跳骤停。

4.其他症状: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心慌、呼吸不畅、头晕、牙痛、大汗、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对应的疾病治疗。

根据不同的症状,以及不同的疾病可能,所需做的检查也不一样,体格检查、心电图、心电监护、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等均为可行检查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测量血压,观察呼吸、皮肤颜色及瞳孔变化,以及神经反射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所处的时期。

2.心电图:通过心电图的波形,可以进一步判断有无心律异常情况。

3.超声心动图:通过分析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心脏结构的异常,评估心脏功能,进而找出潜在的猝死风险。

4.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能明确冠状动脉情况,确定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

5.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血电解质分析: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排查病因,评估心脏及整体情况。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猝死、头晕警惕心肌疾病

心脏冠脉CTA检查注意事项

什么是心脏超声?

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造影各有什么用?

对心脑血管病人的7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