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广东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1-09-26   浏览量:369

感染性心内膜炎,常由于细菌/真菌和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如风湿热、类风湿等产生的心内膜炎属于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并非同一种产生机制。感染性心内膜炎曾根据其诱发机制被称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感染会出现发热、贫血、栓塞、脾肿大等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以神经或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的症状有可能会与脑血栓、脑溢血等心肌疾病导致的精神改变产生混淆。

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于原已出现损伤的心脏,但又部分因接受药物治疗而引起免疫功能的无心脏病患者,也有可能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根据病理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机制常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化脓性细菌,毒理较强的病原体等侵入心内膜引起。

2. 心瓣膜已出现病损,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心脏疾病,会出现异常血液压力阶差,引起血液强力喷射和涡流,使心内膜内皮受损,血液异常流出使细菌侵入。

3. 人造瓣膜被污染,使病原从感染的胸部创口等侵入。

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早期无甚明显症状,因此在筛查时需配合影像学上的方法进行判断,常用的影像学筛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心电图检查:在并发栓塞性心肌梗塞心包炎时可显示特征性改变。

2. 胸部X线检查:对人造瓣膜的异常情况有一定的筛查价值,可在出现心力衰竭等现象时,提示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

3. CT:具有超高的时间分辨率,能清晰展示全身大血管成像。

4. 磁共振显像(MRI):不受人造瓣膜假影的影响,常作辅助筛查方法。

5.超声心动图:检查瓣膜上的赘生物可由超声心动图探得,尤其在血培养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