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毒性肝病?如何检查诊断?【厦门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1-07-19   浏览量:757

   什么是中毒性肝病?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发生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化学物的直接肝脏毒性,大多数工业化学物引起的肝损伤是毒物的直接肝毒性所致,有剂量一反应关系,即有剂量依赖性,当超过一定接触剂量时必然引起相应程度的肝损伤;二是接触者的个体易感性,此又取决于个人的遗传特性、代谢水平、免疫机制等差异,这种特殊敏感性称为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reaction)。患者的饮食、服药情况,以及患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均可影响中毒性肝病的发生与否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大部分患者都不是特别了解中毒性肝病,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中毒性肝病有什么症状?中毒性肝病如何诊断?

 

中毒性肝病比较常见的症状有黄疸、巩膜黄染、肝区痛、腹水、胆红素升高、溶血、腹胀、恶心与呕吐。

  临床表现:

  主要有以下几类:

  1.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性肝病:主要表现为短期内接触较大量肝脏毒物后发病,潜伏期通常为1~15天,个别可长达1~3个月。一般表现为黄疸及消化系统症状,有些毒物可同时或先后引起神经系统、肾脏等其他系统损害症状。如苯胺、硝基苯类化合物中毒先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数日后出现肝损害;硫酸铜、砷化氢中毒肝损害则多发生在急性溶血之后。临床上将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性肝病分为3种类型:

  1.1.急性黄疸型(acute jaundice type)中毒性肝病

  大多起病急,有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尿色棕红,常伴恶心、呕吐、腹胀、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数日后逐渐出现肝区疼痛,尿色转为深棕,皮肤巩膜黄染;肝大,质软有触痛,脾一般不大。实验室检查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增高;血清肝功能异常,ALT、AST、GGT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胆汁酸均明显升高。中毒较轻者,如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经治疗后可迅速恢复正常,病程一般较短,但病情严重者仍可逐步进展成肝衰竭。

  1.2.急性无黄疸型(acute non-jaundice typc)中毒性肝病起病较隐匿。肝大,有压痛,病情一般较轻,无黄疸出现,预后良好。

  1.3.重症中毒性肝病(severe toxic hepatopathy) 由于摄入大剂量肝脏毒物所致,或在原有肝病的基础上又接触较大量肝脏毒物,如在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基础上又合并中毒性肝病。病程呈急性或亚急性暴发型肝衰竭(fulminating type hepatic failure),可出现明显黄疸、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伴出血倾向等表现,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异常,血清胆红素多大于171mmol/L,且可出现血清胆红素与血清酶分离现象,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一倍以上。

  2.慢性中毒性肝病:多由于长期或反复接触较低浓度肝脏毒物所致,起病隐匿,症状由轻而逐渐加重,病情进展较缓慢;少数病例是由于急性中毒性肝病迁延进展而成。


  临床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仅见乏力、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饱胀或肝区不适疼痛,肝大,质韧,有压痛;重度中毒者肝脏质地变硬,压痛较明显,伴脾大,进一步加重则出现肝硬化;肝功能试验可反复异常,但直至到肝硬化期,ALT、AST指标的异常率仅为10%,血清白蛋白则持续降低,蛋白电泳可见γ球蛋白增高,可伴肾功能异常。

中毒性肝病患者可前往专业正规医院的肝病科科室进行诊断及治疗。


中毒性肝病如何诊断?严重程度怎么判断?

  1.诊断检查:

  1.1.诊断方法: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诊断依据为:有密切接触肝脏毒物史,有肝损害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异常。血清酶学已成为测定肝损伤的标准方法,转氨酶水平是反映急性肝脏损伤最敏感、应用最广的指标,如AST、ALT及两者比值,ALP、LDH、GGT等均是肝损害早期的敏感指标;后来又发现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山梨醇脱氢酶(SDH)更具有肝脏特异性;血吲哚氰氯滞留试验(ICG)、静脉色氨酸耐量试验(ITTT)也是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肝功能试验,可作为复筛指标。肝功能要进行多次复检,分析各种酶的异常变化趋势,以为病情判断、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提供准确信息。

     超声检查
     B超检查用于肝癌诊断具有无损伤、无放射性损害、简便、价廉、敏感性高、可重复性等优点,它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状、部位,超声造影也可进一步肿瘤定性诊断。B超检查一般作为肝脏疾病以及肝脏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的首选筛查方式。

     CT、MRI检查
     对于超声提示肝脏有低密度占位或低回声肿物,此时需要结合上腹部增强CT以及核磁共振检查,查看肝脏占位性的病变性质,明确是否有原发性肝脏肿瘤的可能性。

     注:如果甲胎蛋白升高,同时增强CT或磁共振提示肝癌典型影像学表现,临床可诊断原发性肝癌。

    PET/CT检查
   此外,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肝脏小病灶,但无法完全定性的患者,可以选择PET/CT进行进一步检查,能大大提高小肝癌检出的准确率。18F-FDG PET/CT对于肝癌肝外转移及分期有较高诊断价值,      对肝癌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及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1.2.中毒性肝病的诊断: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2.1.观察对象:接触肝脏毒物作业者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肝区胀痛等症状,若肝大、质软、压痛不明显,但初筛肝病肝功能试验或复筛肝功能试验异常者,可列为中毒性肝病“观察对象”。

  1.2.2.急性中毒性肝病:患者发病与毒物接触史密切相关,肝病症状明显,车间空气中有关毒物浓度测定结果明显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血清酶学检查等实验室敏感指标明显异常,初步明确诊断并不困难。

  职业接触史应了解该毒物的具体种类、接触的剂量、接触的方式和持续的时间、有无其他影响因素,以及个人的饮酒、服药等情况。实验室检查中应常规进行肝功能检验,如AI,T、血清胆红素定量或黄疸指数,必要时尚可选择AST、GGT、ALP、血胆汁酸、前白蛋白(PA)等指标。按照我国《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259-2002),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可分为三级。①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指短期内摄入较高浓度肝脏毒物,并出现下列任何两项表现者:a,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b,肝大、质软、压痛,可伴有轻度黄疸;C,急性中毒性肝病常规肝功能试验异常。②急性中度中毒性肝病,指出现明显乏力、精神萎靡、厌食、厌油、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肝大、压痛明显;急性中毒性肝病常规肝功能试验异常,并伴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中度黄疸;b,脾大;c,病程在四周以上。③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指在上述临床表现基础上,具下列表现之一者:a,肝性脑病;b,明显黄疸;c,腹水;d,肝肾综合征;e,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正常值的两倍以上,伴有出血倾向者。

  1.2.3.慢性中毒性肝病:慢性中毒性肝病肝功能试验以ALT、血清胆汁酸测定为初筛指标,亦可根据具体毒物的特点选择;复筛肝功能试验可选择测定血清蛋白电泳、总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AST、GGT、转铁蛋白、三酸甘油酯或单氨氧化酶(MAO)等指标。主要可分为三级。

  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指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饱胀或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软或柔韧、有压痛;慢性中毒性肝病初筛肝功能试验或复筛肝功能试验异常。

  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指凡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上述症状较严重,肝脏有逐渐缓慢性增大或质地变硬趋向,伴有明显压痛;b,乏力及胃肠道症状较明显,血清转氨酶活性、GGT或γ-球蛋白等反复异常或持续升高;c,具有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且伴有脾大。

  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指在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者:a,肝硬化;b,伴有较明显的肾脏损害;c,血清白蛋白持续降低。

  由于慢性中毒性肝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亦缺乏特异性指标,故仅凭单次临床检查确定诊断较为困难,必须依靠较全面的健康监护资料、临床动态观察,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2.鉴别诊断::中毒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2.1.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可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鉴别。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是主要的诊断指标之一,但仍需分析所接触的化学物质及其毒性,因两种病因也可能同时存在,或先在一种病因的基础上又新发生另一种病因,因此,两者之鉴别至今仍是临床医学的重大难题。

  2.2.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hepatopathy):急性药物性肝病实质上就是中毒性肝病,只是病因为药物,不是一般化学物而已。详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特别是根据药物品种、剂量、时间,有助于判断肝损害与应用某种药物有无密切关系;对过敏性药物性肝病,由于常伴有变态反应表现,如发热、皮疹、水肿、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停药后病情迅速好转,多较易诊断;必要时作肝脏活检对鉴别也有一定帮助。

  2.3.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hepatopathy):鉴别诊断要点是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多伴有慢性胃炎、周围神经病、心血管疾患等。

  2.4.其他肝胆疾病: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代谢性肝病(metabolichepatopathy)、胆道疾病等。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