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基本知识【厦门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1-09-28   浏览量:745

什么是子宫肌瘤呢?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简称子宫肌瘤。

  
 一、病因 (etiology)
尚不清楚,性激素可能是肌瘤发生的必要因素。
1、雌激素 是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素。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期,绝经后停止生长,GnRH类似物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引起肌瘤及子宫本身缩小。
2、孕激素及受体:有促进肌瘤增殖、生长,调节肌瘤有丝分裂、增加体细胞突变。孕激素拮抗剂可使肌瘤缩小和妊娠期肌瘤增大可提示子宫肌瘤于孕激素有关。
3、生长因子作用:EGF、 IGF、PDGF等均可调节子宫肌瘤的生长。
4、细胞遗传学:25%~50%的子宫肌瘤存在染色体异常。


二、分类(classification)
按生长部位:宫体肌瘤(95%~98%)、宫颈肌瘤(2%~8%)
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1、肌壁间肌瘤(intramural myoma )最常见60%~70%
2、浆膜下肌瘤(subserous myoma)20%
3、黏膜下肌瘤(submucous myoma)10%~15%
若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同时发生或肌瘤数超过2个,称多发性子宫肌瘤。


三、肌瘤变性(degenerative changes)
肌瘤失去原有典型结构称肌瘤变性,可继发于血液供应障碍、绝经后萎缩、感染等。少数可发生恶变,多数退行性变无临床意义。
1、玻璃样(透明)变(hyaline degeneration)最常见60%切面漩涡状结构消失,代之以均质透明状物。
2、囊性变(cystic degeneration )4% 常继发于玻璃样变,组织液化坏死所形成。
3、红色变(red degeneration )特殊类型的坏死。多发生于妊娠期或产褥期,可有急腹症的表现。
4、肉瘤样变性(sarcomatous change)即肌瘤恶性变,发生率低于1%,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肌瘤在短期内增长迅速,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肌瘤继续增大,则考虑有肌瘤恶变的可能。
5、脂肪变(Fatty degeneration)多见于绝经后患者。剖面呈**,漩涡状结构消失。
6、钙化(degeneration with calcification ) 继发于脂肪变性。
7、感染(infections)肌瘤表面粘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可继发感染。

四、临床表现(clinical presentations)
(一)、症状(symptoms):
多数患者无症状,仅10%~40%的患者出现症状。
1、月经改变,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 是最常见症状,主要见于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和粘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伴坏死或感染时还可有持续阴道流血和脓血性排液。
2、下腹包块 子宫增大超过12周妊娠大小时可于下腹正中触及不规则质硬包块。
3、白带增多 合并感染时可致脓血性白带。
4、疼痛 一般不疼痛,肌瘤增大压迫盆腔脏器、血管、神经可出现下腹胀痛或隐痛;带蒂肌瘤扭转、红色变时可导致急性腹痛;黏膜下肌瘤刺激子宫收缩,可致痉挛性疼痛;肌壁前肌瘤可致继发性痛经。
5、压迫症状 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压迫膀胱三角区致尿潴留;压迫直肠引起便秘。
6、对生育的影响 可致不孕,增加流产和早产的发生率。
7、贫血 长期经量过多可致继发性贫血,严重者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

(二)、体征(signs):
体积较大的肌瘤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肌壁间肌瘤表现为子宫增大活动,质硬,外形不规则,有单个或多个结节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游离于子宫外,活动度大,易与附件肿瘤混淆;黏膜下肌瘤时子宫均匀性增大,带蒂的黏膜下肌瘤或宫颈肌瘤可自宫颈口脱出至阴道内。
五、辅助检查
1、B超:较准确的评估子宫大小和肌瘤大小、数目及位置。
2、MRI:非常准确的显示子宫浆膜层、肌层和粘膜层的关系。
3、宫腔镜检查:协助诊断粘膜下肌瘤。
4、诊断性刮宫:对于有异常出血症状的患者应行诊刮,将刮取的宫颈管内膜和子宫内膜分别送病理检查,以便排除子宫内膜增生和其他内膜病变。


六、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1、妊娠子宫
2、卵巢肿瘤
3、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腺肌瘤
4、子宫恶性肿瘤
5、盆腔炎性包块
6、子宫肥大症

七、需要做的检查

1、妇科B超
经阴道妇科B超检查最常用,但对超出盆腔的肿物、肥胖及无性生活女性适用传统的经腹壁妇科B超检查。

经直肠妇科B超检查可用于不宜行经阴道妇科B超的患者,如阴道出血、阴道畸形、阴道萎缩、阴道脱垂及无性生活的女性。

宫腔三维妇科B超的图像逼真,能明确肌瘤与子宫内膜及肌壁的关系,对肌瘤大小的估测值也较二维超声更可靠,对较小的黏膜下肌瘤诊断敏感性更佳,但费用较高。

腹腔镜妇科B超是配合腹腔镜手术的一种新的检查途径,可帮助术者确定最佳的子宫肌层切口位置,并有助于发现直径0.5cm左右的小肌瘤。

2、盆腔核磁共振检查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空间三维成像等优点,能清楚显示肌瘤的数量、大小、位置及与宫腔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多发性及较小的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MRI信号特征是T1加权成像(WI)信号强度与正常肌层相似,在T2WI为很低的信号;伴坏死、液化或玻璃样变性时,可表现为T2WI高信号;伴出血时,T1WI、T2WI均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

3、诊断性刮宫
通过探针探测宫腔深度和方向,感觉宫腔形态,了解宫腔内有无肿块及其所在部位。同时刮取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以便排除其他内膜病。

4、超声检查
这是目前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通过B超检查了解肌瘤的生长部位、数目以及肿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变性等。超声检查既有助于诊断子宫肌瘤,并为区别肌瘤是否变性提供参考,又有助于与卵巢囊肿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 

5、腹腔镜检查
当肌瘤需与卵巢囊肿或其他盆腔肿块鉴别时,就可通过腹腔镜打孔,关注子宫的大小、形态、肌瘤生长部位及性质。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