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肺磨玻璃结节怎么办?【西安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1-09-23   浏览量:1405

随着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也日渐增多,很多人都对CT上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忧心匆匆,其实,肺结节不完全都是病态的,更不能直接和肺癌划上等号。

肺磨玻璃结节影到底是什么?

肺磨玻璃结节影(GGO)其实是一类特定病症,在CT上面显示肺组织内局部密度增高区域,就像磨砂玻璃质一样的淡影,而这个区域很有特征性:增生的细胞沿现有的结构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基质、胸膜或血管,但正常的支气管和血管都还存在,且不像肿瘤一样的实体病灶,与恶性肿瘤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今肺磨玻璃结节影检出率逐年上升,一部分原因是国内CT的普及以及体检高分辨率CT的应用,以往很小、很难肉眼发现的结节现在也能够被检出。尤其是在年龄35岁到45岁左右的中青年群体。而且女性的发病率往往也高于男性,可能和女性常年吸入炒菜的油烟相关。

肺磨玻璃结节影(GGO)通常CT报告上会显示微小结节,甚至提到一些肿瘤病变不除外等等描述的语句,这就会给普通大众带来较大的困扰甚至恐慌。

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危害大吗?会癌变吗?

肺部的磨玻璃结节其实是没有明确的前期症状的,一部分人群是因为咳嗽做了CT,结果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但其实肺部磨玻璃结节并不会引起咳嗽的症状,因为它们“生长缓慢”。

其实肺磨玻璃结节(GGO)给人带来的危害,更多的可能是患者心理上的恐慌和负担。当患者拿到这样一份报告时,第一反应就是去网络上搜索各种信息,而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跟肿瘤相关的。

其实,肺结节大小不一样、密度不同,它们的癌变风险也不一样。对于纯GGO,也就是没有实性成分的GGO,大部分生长速度较慢。有研究表明肺结节在4mm-7mm癌变风险为1%左右,8mm以上的肺结节癌变风险明显增高甚至达到15%以上。所以一般4-5mm以下的肺部磨玻璃结节一般是不需要过度关注的,大家大可不必每天“茶不思饭不想”,上班没精神唉声叹气!往往只需定期随访。

如果随访过程中磨玻璃结节逐渐增大、密度增高或是其它影像学表现都逐渐出现倾向于恶性,可能提示是癌前病变。

此外,磨玻璃结节其实也可以大致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O)和混合磨玻璃结节(MGGO) 两种。混合磨玻璃结节就是纯磨玻璃结节里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实性成分。

目前的国内和国外的文献数据都表示:纯肺磨玻璃结节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几乎都为零,所以说它只是一个局部性的疾病,通过切除就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比如浸润癌,微乳头、乳头和实性成分比例高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可能会在病灶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出现淋巴结转移。

对于这些高风险肺结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排除是不是恶性结节,这些措施包括影像功能成像(增强扫描和PET-CT等)、非手术活检(气管镜活检等)、手术活检(胸腔镜手术活检)等。

肺磨玻璃结节需要尽快切除吗?

根据最新NCCN指南,纯磨玻璃结节大小达到2cm,才具有手术的指征;对于逐渐出现实质性成分或偏向混合型的磨玻璃结节的治疗,需要适当的提前治疗。对于临床治疗来说,医生不但要关注磨玻璃结节的大小,还要关心磨玻璃结节的成分尤其是实性成分的比例。

实性成分的增高也意味着病灶的恶性程度以及生长方式的加速,其他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比如胸膜的牵拉、血管的侵犯或浸润都是肿瘤增殖的表现。这些都提示着临床医生需要及早干预。

不需要切除的肺磨玻璃结节应该如何进行复查和随访?

虽然肺结节有癌变风险,但可以看出来大部分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结节,对于低风险结节首先考虑的是定期复查随访。

对于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来说,需要按照医嘱进行一个规律的随访:如初次发现以后3个月或者是6个月进行一次CT的复查,明确磨玻璃结节是否持续存在。6个月以后,一般会选择12个月一次的定期随访。随访规律、观察三年以后比较小且稳定的磨玻璃结节,随访时间可以延长两年到三年,尤其是4、5mm以下的磨玻璃结节。但是对大于8mm或者是1cm的磨玻璃结节,还是不建议患者把随访时间延长到超过12个月。

同时我也要提醒广大磨玻璃结节患者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影像学资料以及所有的检查都建议在同一个医院做,前后连贯性相对也会比较好,方便医生进行前后对照。

肺磨玻璃结节在手术或局部治疗后复发率高吗?

目前根据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数据统计,经过外科手术以及微波消融之后的局部磨玻璃结节病灶,实性成分比例不超过25%的患者,三年无复发率几乎是100%。

大规模地采用微波消融治疗磨玻璃结节到现在大概只有5年,因此五年的随访数据还没有成熟。但现有数据表示:从术后肺功能的情况来看,局部消融对比外科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肺磨玻璃结节并不可怕,定期复查,规律随访,肺磨玻璃结节根本不算个啥!但进一步评估是否为高危结节,还是建议到肿瘤专科就诊。

说明:本文主要来源于医学界肿瘤频道,加以修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