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常用的影像学筛查方法有哪些?【广东高尚医学影像】

时间:2021-08-17   浏览量:672

胰腺癌是病死率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五年存活率不超过6%[1]。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隐匿,再加上胰腺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极易漏诊和误诊。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99对胰腺癌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高,针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效率更低。

胰腺癌大部分症状是由肿瘤在胰腺中的位置以及胰腺与其它器官的关联而引起的。

  • 不明原因的体重骤降
  • 上腹或腹中疼痛
  • 疲劳
  • 呕吐、腹泻
  • 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泛黄,无痛)
  • 糖尿病病情出现变化
  • 尿液呈深黄色
  • 粪便呈浅色,一般性瘙痒

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

  • 胰腺囊肿
  • 吸烟
  • 长期患糖尿病
  • 慢性胰腺炎(胰腺发炎,尤其是吸烟者)
  • 年龄(55岁以上)
  • 肥胖
  • 人种 (非裔美国人比白人、西班牙裔、亚裔美国人更容易患上胰腺癌)
  • 胰腺癌家族史
  • 遗传因素:一种或多种遗传性基因突变

 

胰腺周围结构复杂,血供丰富,MDCT血管造影可明显提高空间分辨率,有多种重建技术如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重建等,可清晰显示胰腺癌与临近血管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观察肿瘤是否与血管接触、包绕,血管腔是否狭窄、堵塞及其程度与范围,是评估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重要手段,弥补了过去仅靠横断位影像不易观察受侵血管全貌的不足,为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提供重要信息

 

常用的影像学筛查方法包括:

B超检查:简单、方便,可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随访,对肝脏、胆管和较大的胰腺肿块,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超声造影技术可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

CT/CTA:是诊断胰腺疾病的常用影像技术。不同扫描技术的侧重点各异:

①上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较大的胰腺肿瘤和肝脏、胰腺旁淋巴结,由于受扫描范围和扫描层厚度(5mm~7mm)限制,对胰头下部病变和胰腺内小病变的诊断能力有限;

②中腹部薄层动态增强/胰腺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层厚度≤3mm,是诊断胰腺病变的CT技术;

③多平面重建(MPR):利用横断面原始薄层图像,根据不同目的重建三维图像,是显示胰腺肿块毗邻关系的技术;

④CT血管造影(CTA):利用横断面原始薄层图像,重建的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门脉及其主要分支三维影像,是显示胰腺相关血管病变的理想技术。

磁共振:磁共振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种成像技术,对于肝脏转移性小病灶的检测优于MDCT,尤其是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普美显)可明显提高肝脏转移灶的检出率。

①常规上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主要用于显示较大的胰腺肿瘤和肝脏、胰腺旁淋巴结,对显示胰头下部、胰腺内小病变和腹腔/胰腺周围病变方面,不及CT;

②中腹部薄层动态增强/胰腺薄层动态增强:是显示胰腺肿瘤的MRI技术,在显示合并的水肿性胰腺炎方面,甚至优于CT;

PET-CT:PET-CT扫描范围广,可用于怀疑全身转移的患者,对于腹腔内肝外转移灶显示较好,腹部扫描所用的示踪剂常用为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该示踪剂对代谢旺盛的恶性肿瘤和活动性炎症具有广泛易感性,现阶段PET-CT的主要价值在于辨别“胰腺肿块”的代谢活性,在发现胰腺外转移方面,有明显优势。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