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有什么症状?主动脉夹层如何诊断?

时间:2021-08-12   浏览量:1816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故亦称主动脉夹层血肿。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当病变侵及颅内大血管、冠状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向心包腔、胸腔、支气管穿破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年自然发病率约1/10万,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在开始24h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2%,视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而异,越在远端,范围较小,出血量少者预后较好。大部分患者都不是特别了解主动脉夹层,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主动脉夹层有什么症状?主动脉夹层如何诊断?

主动脉夹层有什么症状?

主动脉夹层比较常见的症状有面色苍白、胸腔积液、截瘫、偏瘫、肢体麻木。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视病变部位而不同,主要表现如下。

  1.疼痛:夹层分离突然发生时多数患者突感胸部疼痛,向胸前及背部放射,随夹层涉及范围而可以延至腹部、下肢及颈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起病后即达高峰,呈刀割或撕裂样。少数起病缓慢者疼痛可以不显著。

  2.高血压:患者因剧痛而有休克外貌,焦虑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跳加速,但血压常不低或者增高,如外膜破裂出血则血压降低。不少患者原有高血压,起病后剧痛使血压更增高。

  3.心血管症状:

  3.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夹层血肿涉及主动脉瓣环或影响心瓣叶的支撑时发生,故可突然在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脉压增宽,急性主动脉瓣返流可以引起心力衰竭。

  3.2.脉搏改变,一般见于颈、肱或股动脉,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反映主动脉的分支受压迫或内膜裂片堵塞其起源。

  3.3.胸锁关节处出现搏动或在胸骨上窝可触到搏动性肿块。

  3.4.心包摩擦音,夹层破裂入心包腔可引起心包堵塞。⑤胸腔积液:夹层破裂入胸膜腔内引起。

  4.神经症状:主动脉夹层延伸至主动脉分支颈动脉或肋间动脉,可造成脑或脊髓缺血,引起偏瘫、昏迷、神志模糊、截瘫、肢体麻木、反射异常、视力与大小便障碍。

  5.压迫症状:主动脉夹层压迫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黑粪等症状;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引起霍纳( Homer)综合征;压迫喉返神经致声嘶;压迫上腔静脉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累及肾动脉可有血尿、尿闭及肾缺血后血压增高。

主动脉夹层患者可前往专业正规医院的内科、心血管内科科室进行诊断及治疗。

主动脉夹层如何诊断?

  1.诊断:

  1.1.体征:

  1.1.1.病变累及主动脉瓣可致主动咏瓣关闭不全,急性主动脉瓣反流可致心力衰竭;可突然在主动脉瓣区听到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脉压增宽。

  1.1.2.夹层破裂人心包腔可引起心脏压塞,可有心包摩擦音。

  1.1.3.脉搏改变,主动脉的分支受压迫或内膜裂片堵塞其起源,可引起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

  1.1.4.胸锁关节处陷窝可触及肿块。

  1.1.15.夹层破裂入胸膜腔内引起胸腔积液。

  1.2.辅助检查:

  1.2.1.心电图:可示左心室肥大,非特异性ST-T改变。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时,可出现心肌急性缺血甚至急性心肌梗塞改变。心包积血时可出现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

  1.2.2.X线:胸部平片见上纵隔或主动脉弓影增大,主动脉外形不规则,有局部隆起。如见主动脉内膜钙化影,可准确测量主动脉壁的厚度。正常在2~3 mm,增到10mm时则提示夹层分离可能性,若超过10mm则可肯定为本病。主动脉造影可以显示裂口的部位,明确分支和主动脉瓣受累情况,估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缺点是它属于有创性检查,术中有一定危险性。CT可显示病变的主动脉扩张。发现主动脉内膜钙化优于X线平片,如果钙化内膜向中央移位则提示主动脉夹层,如向外围移位提示单纯主动脉瘤。此外CT还可显示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所致内膜瓣,此瓣将主动脉夹层分为真腔和假腔。CT对降主动脉’夹层分离诊断准确性高,主动脉升、弓段由于动脉扭曲,可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但CT对确定裂口部位及主动脉分支血管的情况有困难,且不能估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存在。

  1.2.3.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具有重要意义,且易识别并发症(如心包积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胸腔积血等)。在M型超声中可见主动脉根部扩大,夹层分离处主动脉壁由正常的单条回声带变成两条分离的回声带。在二维超声中可见主动脉内分离的内膜片呈内膜摆动征,主动脉夹层分离形成主动脉真假双腔征。有时可见心包或胸腔积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检出主动脉夹层分离管壁双重回声之间的异常血流,而且对主动脉夹层的分型、破口定位及主动脉瓣返流的定量分析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用食管超声心动图。结合实时彩色血流显像技术观察升主动脉夹层分离病变较可靠。对降主动脉夹层也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1.2.4.磁共振成像(MR1):MRI能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清楚显示内膜撕裂的位置和剥离的内膜片或血栓。能确定夹层的范围和分型,以及与主动脉分支的关系。但其不足是费用高,不能直接检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不能用于装有起搏器和带有人工关节、钢针等金属物的患者。

  1.2.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无创伤性DSA对B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断较准确,可发现夹层的位置及范围,有时还可见撕裂的内膜片,但对A型病变诊断价值较小。DSA还能显示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和主要分支的灌注情况。易于发现血管造影不能检测到的钙化。

  1.2.6.血和尿检查:白细胞计数常迅速增高。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和黄疸。尿中可有红细胞,甚至肉眼血尿。

  1.3.诊断标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典型的疼痛为突然发生剧烈的、持续的、撕裂样或挤压样胸痛,且向背部放射,同时伴下列一种或几种表现。

  1.3.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3.2.胸主动脉增宽。

  1.3.3.脉搏非对称性减弱。

  1.3.4.主动脉造影显示一个假管道或夹层膜将主动脉腔分为两个腔道。

  符合以上项标准者可诊断。

  1.4.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早期诊断如下: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过去曾一直被不适当地称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近年来,在国外已普遍得到纠正。

  由于本病受累部位与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多变,可与许多其他急性病的早期阶段很相似。因此,如在临床上出现不同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表现而没有任何共同解释时,就应警惕有无本病存在的可能。以下情况应作为诊断的重要线索。

  1.4.1.剧烈胸痛、腹痛,起病急骤,吗啡等不能缓解而体征轻微。

  1.4.2.虽有胸痛、腹痛,并出现休克征象,而血压轻降、不降甚至反而升高。

  1.4.3.突然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体征,或伴有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

  1.4.4.胸骨上窝、腹部触及搏动性肿块。

  1.4.5.两侧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搏动强弱不一致,甚至出现无脉症。

  2.鉴别诊断:

  2.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时疼痛一般逐渐加剧,疼痛部位局限胸骨后或向颈部或左臂放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影像检查有助于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

  2.2.急腹症:主动脉夹层累及腹主动脉或其大分支时可产生各种急腹症的临床表现,有时误诊为肠系膜动脉栓塞、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绞痛、肾绞痛、消化性溃疡穿孔或肠梗阻等。需密切观察身体相应部位有无血管阻塞体征。超声多普勒、CT、MRI及主动脉造影可供鉴别。

  2.3.当主动脉夹层引起主动脉关闭不全造成急性主动脉瓣反流时,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主动脉瓣反流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主动脉瓣穿孔及主动脉窦瘤破裂相鉴别,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主动脉瓣穿孔一般有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史,超声波检查可见瓣膜穿孔,无假腔形成,无主动脉根部扩大,可见瓣膜赘生物形成,通过超声、主动脉造影、CT、MRI检查可资鉴别。

以上就是关于“主动脉夹层有什么症状?主动脉夹层如何诊断?”的相关事项,希望可以帮到您。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