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病例-胸腺癌展示

时间:2022-08-22   浏览量:635

概述:
胸腺癌是具有明显细胞异型性的原发恶性胸腺上皮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在WHO (1999) 组织学分类中曾将其归为C型胸腺瘤,但由于胸腺癌缺乏胸腺分化的器官样特征,形态上类似于其他器官相应类型的癌,故在WHO (2004) 组织学分类中取消了C型胸腺瘤这一术语,而将缺乏器官样特征的恶性胸腺上皮性肿瘤(除外生殖细胞肿瘤)均列入胸腺癌。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WHO (2004) 分类中被归为胸腺癌的一个亚型。
胸腺癌约占所有胸腺上皮肿瘤的15%-20%。

1.病史摘要:
患者:男,39岁
主诉:胸痛不适1年,就诊后检查示纵隔占位,未行病检或特殊治疗,曾行骨扫描、CT、MR等检查,具体结果不详,近一年来体重下降3-4kg。右肩胛区不适1年半。饮食可,二便正常;于2021.12.07至我中心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


2.检查图像:


 

3.影像诊断:
前上纵隔肿块影,葡萄糖代谢不均匀增高,包绕主肺动脉根部,多考虑为恶性肿瘤(侵袭性胸腺瘤或淋巴瘤可能性大);右肺上叶后段结节,心包增厚局部呈结节状,纵隔3A、4-7组、双侧内乳淋巴结、心膈角多发增大淋巴结影,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增高,考虑为转移或肿瘤浸润,建议行右肺上叶后段区胸膜结节活检。

4.病理结果:胸腺癌

5.病症概述:
病理
   包括多个组织学亚型,以鳞癌和神经内分泌癌最为多见。
   胸腺类癌(thymic carcinoid)是最常见的胸腺神经内分泌癌。绝大多数为不典型类癌,典型类癌极为少见。
   胸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较侵袭性胸腺瘤更明显。易侵犯邻近肺、心包、大血管等结构。常转移至区域淋巴结、骨、肺、肝和脑。

临床表现


胸腺癌可见于各年龄段,但最常见于30-60岁成人,男性稍多。临床症状常继发于肿瘤对纵隔及周围结构的压迫、侵犯或远处转移;很少伴发重症肌无力
或其他各种免疫介导的系统性疾病;预后较差。
胸腺类癌发病年龄跨度较大(平均43岁),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2-7: 1)。较支气管类癌更具侵袭性,经常转移至区域淋巴结、肾上腺、骨(成骨性转移多见)、肺、肝、脑。很少伴有经典的类癌综合征(< 1%)。约1/3胸腺类癌有功能活性,可引起库欣综合征(33%-40%)或多发内分泌肿瘤综合征(19%-25%)。实验室检查血浆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尿皮质醇常明显升高。预后差,术后易局部复发或转移。


影像表现


胸腺癌影像表现为前纵隔大的肿块,通常边界不清楚,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常侵犯并推移邻近结构。常有坏死、出血和(或)囊性变,10%-40%在CT上可见灶状钙化。常侵犯心包、胸膜并出现心包和胸腔积液。
胸腺类癌影像表现与常见胸腺上皮肿瘤相仿。当前纵隔肿块伴有库欣综合征时,诊断上应首先考虑为胸腺类癌。MRI上T2WI呈明显呈高信号,可能提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
18F-FDG PET/CT:多用在CT定性困难的患者,恶性肿瘤多表现为放射性异常浓聚,而绝大部分良性病灶不摄取FDG或较少摄取。SUV(标准摄取值)如果大于2.5、病变周边模糊、边缘呈分叶般为恶性肿瘤的特点。SUV小于2.5者,病灶呈结节片状或块状、絮状、楔形或条状病灶,一般认为是良性病变。PET/CT对胸腺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多是小样本的,但多数研究显示PET能够区分胸腺增生和胸腺瘤,也可区分胸腺瘤和胸腺癌,胸腺癌的标准吸收值明显高于胸腺瘤。

鉴别诊断


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的侵袭性较侵袭性胸腺瘤更为明显,当出现神经受累(如膈肌麻痹)或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等征象时,往往提示肿瘤为胸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而不是侵袭性胸腺瘤。胸腺鳞癌通常缺乏包膜及瘤内纤维分隔;当肿瘤较大且瘤内缺乏分隔或结节状结构时,则支持胸腺癌而不是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


治疗


手术、放疗和化疗是胸腺肿瘤主要的3种治疗方法,胸腺癌的治疗与胸腺瘤相似。
手术是治疗胸腺肿瘤的基石,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所有可能切除的病例均应得到专业团队的仔细评估。对于可切除的前纵隔胸腺瘤,应立即行手术切除。外科切除至少有10种不同的方式,如:经颈部、经胸骨、VATS及联合术式等,但是由于缺乏前瞻性研究结果尚不能证实哪种方式更好。
放疗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及复发疾病等的治疗。
化疗可用于晚期胸腺肿瘤的姑息治疗、新辅助化疗及复发疾病的治疗等。在与放疗联合时,顺序为序贯化放疗,以免增加治疗的毒副反应。

参考文献等相关资料:
[1]王敬慧, 张树才. 恶性胸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国肺癌杂志, 2010(10):7.
[2]陈镜聪, 李新春, 陈妙玲,等. 纵隔少见恶性肿瘤的CT及PET/CT诊断[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 9(6):4.
[3]罗振东, 沈新平, 利玉林,等. 原发性胸腺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 30(4):5.
[4]卢绍路. ^(18)F FDG PET/CT定量分析在前纵隔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 5(2):2.
[5][1] Shimamoto H . A case of thymic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detected by FDG-PET/CT cancer screening[J]. 臨床放射線, 2014.

作者简介


吴新磊


本科,医学学士,从事影像诊断工作5年;2016年毕业于大理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2020年于昆明市延安医院完成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期间于2018年度获得昆明市延安医院“优秀住院医师”荣誉称号;对DR、CT、MR各系统常见疾病影像诊断均有一定见解,有一定放射介入手术经验。

高尚医学影像是同时拥有独立影像中心与正电子药物制药的影像集团,以其特有的优势,根据不同疾病的影像诊断对分子影像示踪剂的不同需求,生产提供匹配的特异性示踪剂,为分子影像对疑难疾病的精准诊断提供保障。匠心影像,传承高尚!高尚医学影像以匠心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厚德尚医、传承百年为志向,执行严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诊断能力;以合理齐全高水平的医师团队为基础,以高质量的诊断能力为抓手,力求成为业界颇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专业影像诊断机构,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医学影像诊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