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肠血管瘤?【西安高尚医学影像】
小肠血管瘤(intestinalangioma)是一血管性病变.一般认为是一种错构瘤,因为大多数在出生时即已存在,表现为小肠的单发性或多发性病灶。血管瘤也可发生在胃或结肠等处。
小肠血管瘤有什么症状?
小肠血管瘤比较常见的症状有呕血、腹痛、柏油便、肠套叠。
1.临床表现:
血管瘤可发生在小肠全段,以空肠多见,可以单发或多发,常为孤立而界线清楚,由血管组织的球形或息肉样隆起突出肠腔,弥漫浸润型血管瘤则形态多样化,累及范围广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间歇性解柏油样便,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如血管瘤的位置较低,出血量较大,也可表现为触黑紫色或鲜红色血便,如发生在十二指肠或近端空肠的大量出血可出血呕血。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往往急骤,常发生十儿童时期。
2.除上述出血表现外:
部分患者可发生肠套叠、肠梗阻或肠扭转,故可出现腹痛及腹块等表现。某些血管瘤患者可无症状,极易漏诊。
小肠血管瘤患者可前往专业正规医院的外科、肿瘤科、胃肠外科科室进行诊断及治疗。
小肠血管瘤如何诊断?
1.诊断检查:
1.1.血常规: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有失血性贫血;如为急性出血,白细胞在短期内可迅速上升,血止后2~3d才恢复正常。
1.2.腹部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见典型或成串静脉钙化石,双重钡餐检查可显示黏膜下肿块或息肉样改变,但钡餐检查在活动性出血时过早进行有加重出血危险,一般主张最好在出血已停止,病情稳定数日(一般3d)后进行。
1.3.放射性核素显像:目前已有很多报告99mTc标记红细胞扫描法来确定消化道出血部位,此法简易、安全、灵敏度很高。Waner等认为该方法对轻度血管异常引起的消化道小量出血(0.05~0.1ml/min)尤有诊断价值。但难以确定病灶性质,有时显示出血的部位并不确切。目前多主张将此检查作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的初筛方法,为选择性造影提供依据。
1.4.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小肠活动性出血有很高的诊断率,一般认为出血量在0.5ml/min以上才能显示出血部位。该方法对血管瘤、平滑肌瘤等多血管病变,即使在出血间歇期,因可显示肿瘤血管亦有诊断价值。尤其是小肠血管瘤临床症状缺如,血管造影是目前唯一的检查手段。
1.5.内镜检查:为消化道出血而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者首选,可排除上消化道和结肠出血。推测为小肠出血时,可采用推进式小肠镜检查十二指肠远侧段及空肠近侧段(屈氏韧带下60cm)的出血病变。阳性率为13%~46%。如发现血管瘤,切忌活检,以免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另一种小肠镜称探针式(探条式),随肠蠕动推进,6~8h到达回盲部,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的诊断率为26%~50%,因检查所需时间长、设备昂贵、患者有一定痛苦,临床应用较少。
1.6.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病因(如血管瘤)诊断很有价值。但其价格昂贵,操作者需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1.7.剖腹探查:适用于各种辅助检查不能发现病变,而临床高度怀疑小肠出血者,术中使用肠镜可提高诊断率,但应指出临床医师必须认识到小肠血管病变多在黏膜下,探查术中可能不能看到或扪到,应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考虑手术方案。
2.鉴别诊断:有学者认为所谓血管瘤不少是先天性的血管畸形,而非真正的肿瘤,但在病理上予以区别和分类常有困难。所以毛细血管扩张症一般也常列为良性血管瘤的范畴。故对小肠良性血管瘤的以下几种类型需注意鉴别。
2.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Rendu-Weber病) 是比较少见的显性常染色体遗传的血管病变,主要累及毛细血管与小静脉,形成肠黏膜下的血管局部扩张与纡曲。它不仅见于小肠,也可累及全身的皮肤与黏膜,包括唇舌、口腔黏膜及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内脏也可累及,包括胃与结肠、呼吸与泌尿生殖道、脑膜、脑、肝、眼等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黏膜上成簇的血管扩张,其边界清楚,大小不一,可呈扁平斑片、小结隆起或蜘蛛样,直径1~3mm,颜色紫红或鲜红,压之退色。有消化道出血者占15%~30%,黏膜、皮肤或内脏均可出血,但以表现为鼻衄者多见。一般幼年可无症状,随年龄增长,出血逐渐频发,患者常因长期反复出血而呈现贫血。本病的诊断可凭下列三个特征:
2.1.1.皮肤、黏膜呈现典型的毛细血管扩张;
2.1.2.有关部位的反复出血病史;
2.1.3.阳性家族史。
然而在少数患者可无皮肤与黏膜毛细血管扩张的证据,则有赖深入细致的全面检查,包括鼻咽镜检查及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或支气管内窥镜检查等辅助措施,以明确诊断。在有反复消化道出血者,可考虑用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有时可赖以获得确诊。
2.2.乳突状血管瘤 常是分界清楚的有包膜的息肉,以黏膜下毛细血管丛向肠腔突出,可以很大而引起梗阻或肠套叠。与其他小肠息肉的不同在于容易出血。X线钡餐检查示多个小的圆形缺损。
2.3.海绵状血管 是从较大的动脉和静脉发展而平的,含有很多充满血液的小腔和窦,衬以单层或几层内皮细胞,而间质则很少。小的仅几厘米,大的可达20cm,单个或多发,在一个小肠段可多达50个。因为位于黏膜下,所以放射学检查很难察见。患者有Tumer综合征者(闭经、蹼状颈、主动脉缩窄)极易发生小肠海绵状血管瘤。又曾报告有与Peutz-Jeghers综合征相似的皮肤黑色素斑。
此外,小肠血管瘤尚需与其他小肠肿瘤相鉴别,因为它们有时临床症状很相似,如均可有出血、肠套叠、肠梗阻等表现。
以上就是关于“小肠血管瘤有什么症状?小肠血管瘤如何诊断?”的相关事项,希望可以帮到您。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