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有什么症状?如何诊断?【西安高尚健康体检】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是中老年人由于结肠缺血而得的一种结肠病,也就是某一段结肠组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供血不足,导致该段肠壁损伤或坏死的疾病。是由于支配结肠的动脉或其分支发生阻塞性疾病使局部肠壁供血减少或缺如而发生的肠道损害。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有什么症状?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比较常见的症状有发热、便血、腹泻、腹痛、厌食、急腹症、腹胀、恶心与呕吐。
缺血性结肠炎通常是自发性的,没有特异性的症状或体征,其临床表现由于其严重性、累及范围、缺血损害发生的快慢、肠壁对缺氧的耐受程度不同而不同。通常可见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以往并无结肠疾病史的,而突然出现急腹症的表现。其最一致的症状和体征是:腹痛、腹泻及便血。这种失血通常量很少,疼痛发作急骤,为痉挛性,常常局限于左下腹;大便急,并常伴有疼痛;可能出现继发与肠梗阻的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部检查常可见与缺血结肠相对应部位的腹胀和触痛。一般没有明显的发热,直肠检查常可见带血的大便。心血管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某些病人可能迟发性的全层坏疽,累及结肠不同长度的肠段,产生极为严重的腹部疾病,如:脓毒症、休克的临床表现。结构和功能可在1~2周内完全恢复。起病有不同程度的左侧腹痛,多有血便和腹泻,并可伴有发热、心动过速,数天而愈。一般不复发。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如何诊断?
一、检查
血液白细胞轻到中度增高,以中性多形核细胞增多为主,大便常规检查见大量红细胞,潜血阳性。
1、影像学检查
(1)腹部平片:可出现肠壁水肿增厚、肠胀气、腹腔积液等征象。
(2)钡灌肠检查:有重要意义,有人认为是本病的优选检查手段。
其表现有:
①“拇指印”征或假瘤征: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可在数天内消失。其病理基础为肠壁缺血、水肿,黏膜下的积液或积血将柔软的黏膜推向肠腔内,因此,钡灌肠时,可见肠管边缘出现多数半圆形、直径1~3cm,有柔软感的切迹,这种改变通常位于脾曲、远端横结肠和降结肠。
②锯齿征或管腔狭窄:在原来病变的基础上,如果黏膜高度水肿,则出现管腔的狭窄,如果产生表浅溃疡,则可见肠壁呈锯齿状改变。
2、纤维结肠检查 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注意坏疽型不宜做结肠镜检查。其镜下表现为:
(1)急性期:起病72h以内,黏膜充血、水肿,多见散在出血点、浅表糜烂,约半数可有浅表溃疡,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界限清楚;活检可见炎细胞浸润,小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形成,腺管破坏及灶性出血。
(2)亚急性期:起病72h至7天,可见典型纵行溃疡形成,并可见明显的炎性渗出物;活检可见组织坏死及肉芽修复。
(3)慢性期:起病后两周至两个月,镜下仅见轻度炎症改变,无特征性。活检整体退行性变、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增生,并可见较特异的含铁血黄素沉着。
3、CT检查 可见肠壁水肿增厚,有时可见肠系膜动脉内血栓等。
4、选择性动脉造影 只能评价血管的直径,而不能评价血流,因此,在非梗阻性因素所致的缺血性结肠炎,没有特异性表现。但当存在血管的痉挛、梗阻时,则有助于诊断。由于血管梗阻性病变仅占1/10~1/6,故本检查阴性时,不能排除诊断。
二、鉴别
临床须与菌痢、溃疡性结肠炎、假膜性小肠炎相鉴别。
以上就是关于“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有什么症状?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如何诊断?”的相关事项,希望可以帮到您。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