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尚医学影像】PET/CT的原理是什么?检查安全么?
“PET/CT是目前国际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也是目前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人体功能代谢显像前沿的医学影像技术。简单来说,是针对恶性肿瘤的准确的影像学评估手段!”
1、PET/CT的原理?
“PET/CT,是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与和X射线断层扫描(CT)两种影像设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的显像设备。”
就是通过向人体注射特殊标记的示踪剂,体外检测其在全身脏器的分布情况,再结合CT的精确定位,准确显示出人体各器官的生理代谢情况和解剖结构。
PET/CT注射的就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葡萄糖
18F-FDG,全称“氟脱氧葡萄糖”,是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F原子替换所得。与正常葡萄糖不同的是,FDG虽然能够通过葡萄糖转运体进入细胞,但因为无法参与后续反应,而被滞留在细胞内。
这些带标记的无法代谢的葡萄糖,就成了反应机体代谢程度,摄入越多,代谢越强!
那为什么强调它是针对恶性肿瘤的强检查手段呢?
“那是因为,恶性肿瘤形成之后,为了实现肿瘤的不断生长,肿瘤本身的代谢程度可明显高于正常细胞,需要比正常细胞摄入更多的葡萄糖以确保足够的能量供应。在PET/CT检查过程中,就导致了相比正常组织更多的18F-FDG摄入,此时再结合CT上的异常表现,就能实现诊断恶性肿瘤的更高的准确度”
具体可看看下面这个报告:
2、PET/CT检查安全么?
“要注射的那个示踪剂,有没有辐射呀,安不安全呀?”
“辐射是有的,但是总体是安全的”
“其实,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东西、住的屋子,天空,山川乃至人体内,都存在着放射性,每个人的天然辐射剂量约为2.4mSv(毫希沃特,辐射剂量单位)。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辐射剂量、辐射次数,以及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都有关系。
短时间、低剂量辐射(全身外照射辐射量不足250mSv)可能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发生变化,但不会有临床症状和身体功能变化。
近年来,随着PET/CT的更新换代,仪器的探测灵敏程度越来越高,核素剂量越用越少,CT扫描时间也越来越短,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也比原来小得多。
目前,一次PET/CT全身检查的总体辐射剂量在7.5mSv左右,与常规胸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基本相当,明显低于增强CT或动脉造影CT检查。
而且,18F-FDG其半衰期仅有2小时,很快就能从体内清除,极少发生副反应。
因此,做PET/CT检查是非常安全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